第一章 互聯網+政務相關概述
1.1 互聯網+政務基本介紹
1.1.1 “互聯網+政務”概念界定
1.1.2 “互聯網+”政務信息服務的特征
1.1.3 “互聯網+”政務信息服務的優勢
1.1.4 “互聯網+政務”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1.1.5 “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的意義
1.1.6 “互聯網+政務”優化營商環境的路徑
1.2 “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的基本要素
1.2.1 前提要素
1.2.2 核心要素
1.2.3 關鍵要素
1.2.4 保障要素
第二章 2020-2022年中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環境分析
2.1 經濟環境
2.1.1 宏觀經濟概況
2.1.2 對外經濟分析
2.1.3 工業經濟運行
2.1.4 固定資產投資
2.1.5 宏觀經濟展望
2.2 政策環境
2.2.1 政務信息化相關政策匯總
2.2.2 推進政務新媒體發展的意見
2.2.3 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2.4 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
2.2.5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速
2.2.6 “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
2.2.7 數字化政務服務相關規劃
2.3 社會環境
2.3.1 人口結構狀況
2.3.2 社會教育水平
2.3.3 網站規模分析
2.3.4 網民規模分析
2.4 技術環境
2.4.1 量子信息技術
2.4.2 天地一體化網絡技術
2.4.3 人工智能技術
2.4.4 大數據技術
2.4.5 區塊鏈技術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國互聯網+政務行業發展深度分析
3.1 傳統政務信息服務模式
3.1.1 一對一人工服務
3.1.2 一對多政府網站服務
3.1.3 一站式政務服務
3.2 2020-2022年中國互聯網+政務行業建設狀況
3.2.1 行業發展動因
3.2.2 服務發展狀況
3.2.3 平臺建設狀況
3.2.4 建設模式探索
3.2.5 用戶規模分析
3.3 中國政府網站數量規模
3.3.1 政府網站數量統計
3.3.2 各行政級別政府網站
3.3.3 網站首頁文章更新量
3.4 中國政府網站及政務新媒體運行狀況分析
3.4.1 政府網站運行狀況
3.4.2 政務新媒體運行狀況
3.4.3 地區政府網站運行狀況
3.4.4 地區政務新媒體運行狀況
3.4.5 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發展特點
3.4.6 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發展短板
3.4.7 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發展重點
3.5 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發展分析
3.5.1 互聯網+公安政務發展背景
3.5.2 互聯網+公安政務發展意義
3.5.3 互聯網+公安政務平臺上線
3.5.4 互聯網+公安政務工作機制
3.5.5 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策略
3.6 鄉村“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分析
3.6.1 鄉村互聯網+政務發展環境
3.6.2 鄉村互聯網+政務發展要求
3.6.3 鄉村互聯網+政務發展案例
3.6.4 鄉村政務數字化發展的對策
3.7 “互聯網+政務”發展主要問題分析
3.7.1 區域政府的協調問題
3.7.2 相關政策法規有待完善
3.7.3 “平臺孤島”問題存在
3.7.4 監管及機制問題分析
3.7.5 服務覆蓋不完全問題
3.8 “互聯網+政務”健康發展對策分析
3.8.1 完善項目管理機制
3.8.2 改進相關政策機制
3.8.3 推動信息共享和開發
3.8.4 建立績效監督機制
3.8.5 開展定制化服務策略
3.8.6 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道路
3.8.7 政務新媒體的發展對策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國電子政務市場發展分析
4.1 電子政務基本概述
4.1.1 概念界定
4.1.2 產業鏈結構
4.1.3 產業圖譜
4.2 國際電子政務市場發展特點及經驗借鑒
4.2.1 全球電子政務發展指數狀況
4.2.2 全球電子政務發展特征分析
4.2.3 美國電子政務發展經驗分析
4.2.4 典型國家加快電子政務布局
4.2.5 全球電子政務發展經驗借鑒
4.3 2020-2022年中國電子政務市場發展綜述
4.3.1 行業發展階段
4.3.2 行政支撐效能
4.3.3 行業發展特點
4.3.4 新興技術應用
4.3.5 發展指數分析
4.3.6 市場發展規模
4.3.7 市場競爭格局
4.4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4.4.1 標準及規劃建設問題
4.4.2 管理與公共服務問題
4.4.3 法治建設環節的問題
4.4.4 專業人才的培養問題
4.5 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對策
4.5.1 標準和規劃逐步統一
4.5.2 逐步改善公共服務
4.5.3 加強法治環節建設
4.5.4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4.6 中國電子政務市場發展前景及趨勢分析
4.6.1 電子政務發展進入新階段
4.6.2 電子政務安全發展趨勢
4.6.3 電子政務治理現代化趨勢
4.6.4 智慧化數字政府發展趨勢
4.6.5 政務云成為行業發展熱點
4.6.6 “十四五”電子政務發展趨勢
第五章 2020-2022年中國移動政務市場發展分析
5.1 移動政務基本概述
5.1.1 內涵定義
5.1.2 核心要件
5.1.3 發展特點
5.1.4 發展意義
5.2 2020-2022年中國移動政務市場運行分析
5.2.1 建設階段分析
5.2.2 整體發展回顧
5.2.3 發展地位上升
5.2.4 地區主要平臺
5.2.5 地區平臺建設
5.2.6 主流服務模式
5.2.7 發展困境分析
5.2.8 發展對策分析
5.3 2020-2022年中國政務微信發展分析
5.3.1 政務微信發展價值
5.3.2 政務微信發展規模
5.3.3 政務小程序發展狀況
5.3.4 政務微信發展問題
5.3.5 政務微信發展對策
5.4 2020-2022年中國政務APP發展分析
5.4.1 政務APP發展意義
5.4.2 政務APP發展綜況
5.4.3 政務APP應用問題
5.4.4 政務APP發展對策
5.4.5 政務App發展對策
5.4.6 加強政務APP信息保護
5.5 2020-2022年中國政務微博發展分析
5.5.1 政務微博總體概況
5.5.2 政務微博省份分布
5.5.3 政務微博發展問題
5.5.4 政務微博發展對策
5.6 2020-2022年中國政務抖音號發展分析
5.6.1 政務抖音號總體概況
5.6.2 政務抖音號應用模式
5.6.3 政務抖音號應用價值
5.6.4 政務抖音平臺發展建議
5.7 2020-2022年中國政務頭條號發展分析
5.7.1 政務頭條號總體概況
5.7.2 政務頭條號省份分布
5.8 中國移動政務發展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5.8.1 移動政務發展的問題
5.8.2 移動政務發展的建議
第六章 中國“互聯網+政務服務”時代的政務大數據分析
6.1 2020-2022年中國政務大數據行業發展綜述
6.1.1 相關政策法規
6.1.2 整體運行狀況
6.1.3 市場規模分析
6.1.4 創新排行榜分析
6.1.5 政務數據開放狀況
6.1.6 未來發展前景
6.2 政務大數據主要來源分類
6.2.1 業務數據
6.2.2 社會化數據
6.2.3 互聯網數據
6.2.4 物聯網數據
6.3 政務大數據標準化建設分析
6.3.1 標準建設組織
6.3.2 標準體系分析
6.3.3 現行標準分析
6.3.4 在研標準分析
6.4 政務大數據平臺設計分析
6.4.1 平臺架構設計
6.4.2 平臺體系設計
6.5 政務大數據建設面臨挑戰及對策
6.5.1 建設能力存在不足
6.5.2 獲取成本未被重視
6.5.3 應用推廣效果不佳
6.5.4 整體發展對策建議
6.5.5 重點發展方向分析
6.6 政務大數據建設要點分析
6.6.1 數據匯聚
6.6.2 數據治理
6.6.3 數據安全
6.6.4 大數據平臺
6.6.5 數據應用
第七章 2020-2022年中國互聯網+政務發展新階段——智慧政務發展分析
7.1 智慧政務的相關介紹
7.1.1 智慧政務的內涵
7.1.2 智慧政務基本架構
7.1.3 智慧政務的發展意義
7.2 智慧政務行業運行綜況
7.2.1 智慧政務政策環境
7.2.2 智慧政務市場規模
7.2.3 智慧政務存在的問題
7.2.4 智慧政務的建設路徑
7.3 智慧政務生態系統建設分析
7.3.1 智慧政務生態系統構成
7.3.2 智慧政務生態系統分析
7.3.3 智慧政務生態系統建設對策
7.4 智慧政務的信息安全風險及防范
7.4.1 技術安全風險
7.4.2 監管安全風險
7.4.3 法律安全風險
7.4.4 風險防范策略
7.5 智慧政務發展前景及趨勢
7.5.1 智慧政務發展前景展望
7.5.2 智慧政務整體發展趨勢
7.5.3 “十四五”智慧政務發展方向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國互聯網+政務建設實踐案例分析
8.1 優秀政務服務平臺分析
8.1.1 數字政府創新型政務平臺
8.1.2 中國政務領先網站
8.1.3 中國政務優秀網站
8.2 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
8.2.1 平臺發展綜況
8.2.2 平臺具體應用
8.2.3 疫情防控應用
8.3 民航局智慧政務建設布局
8.3.1 推動數據共享
8.3.2 一體化政務服務
8.3.3 政務信息系統建設
8.4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跨省通辦”服務專區
8.4.1 專區發布背景
8.4.2 專區服務功能
8.4.3 專業發展進程
8.4.4 地區布局加快
第九章 2020-2022年中國重點區域互聯網+政務建設狀況分析
9.1 北京市
9.1.1 招標采購規模
9.1.2 主要發展舉措
9.1.3 西城區發展思路
9.1.4 未來發展展望
9.2 上海市
9.2.1 政策環境分析
9.2.2 總體建設情況
9.2.3 區域具體進展
9.2.4 區域建設經驗
9.3 黑龍江
9.3.1 政策環境分析
9.3.2 區域發展動態
9.3.3 平臺建設成效
9.3.4 主要發展舉措
9.4 浙江省
9.4.1 行業發展歷程
9.4.2 招標采購規模
9.4.3 項目建設進展
9.4.4 技術創新成果
9.4.5 主要發展舉措
9.5 江蘇省
9.5.1 政策環境分析
9.5.2 區域建設成效
9.5.3 招標采購規模
9.5.4 南京建設狀況
9.6 河北省
9.6.1 政策環境分析
9.6.2 項目建設動態
9.6.3 保定發展分析
9.6.4 行業發展目標
9.7 甘肅省
9.7.1 主要工作成效
9.7.2 蘭州發展狀況
9.7.3 主要問題分析
9.8 其他地區
9.8.1 天津市
9.8.2 武漢市
9.8.3 四川省
9.8.4 貴州省
9.8.5 青島市
第十章 2019-2022年中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典型軟硬件開發服務商經營狀況分析
10.1 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10.1.1 企業發展概況
10.1.2 企業主要業務
10.1.3 經營效益分析
10.1.4 業務經營分析
10.1.5 財務狀況分析
10.1.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1.7 公司發展戰略
10.1.8 未來前景展望
10.2 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10.2.1 企業發展概況
10.2.2 企業主要業務
10.2.3 經營效益分析
10.2.4 業務經營分析
10.2.5 財務狀況分析
10.2.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2.7 公司發展戰略
10.2.8 未來前景展望
10.3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3.1 企業發展概況
10.3.2 企業主要業務
10.3.3 經營效益分析
10.3.4 業務經營分析
10.3.5 財務狀況分析
10.3.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3.7 公司發展戰略
10.3.8 未來前景展望
10.4 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10.4.1 企業發展概況
10.4.2 企業主要業務
10.4.3 經營效益分析
10.4.4 業務經營分析
10.4.5 財務狀況分析
10.4.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4.7 公司發展戰略
10.4.8 未來前景展望
10.5 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10.5.1 企業發展概況
10.5.2 企業主要業務
10.5.3 2020年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0.5.4 2021年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0.5.5 2022年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第十一章 中投顧問對互聯網+政務行業的投資分析
11.1 互聯網+政務行業投資背景分析
11.1.1 行業投資成效
11.1.2 行業投資機會
11.2 互聯網+政務行業投資壁壘
11.2.1 部門壁壘
11.2.2 系統壁壘
11.2.3 技術壁壘
11.2.4 制度壁壘
11.3 互聯網+政務行業投資風險提示
11.3.1 政策風險
11.3.2 市場風險
11.3.3 競爭風險
11.3.4 技術風險
11.3.5 運營風險
11.3.6 業務創新風險
11.3.7 人力資源風險
11.4 互聯網+政務行業投資建議
11.4.1 行業投資建議
11.4.2 行業競爭策略
第十二章 中國互聯網+政務項目投資建設案例深度解析
12.1 智慧城市綜合解決方案升級項目
12.1.1 項目投資背景
12.1.2 項目投資概況
12.1.3 項目投資必要性
12.1.4 項目投資金額
12.1.5 項目實施進度
12.1.6 項目經濟效益
12.2 現代數字城市技術研發項目
12.2.1 項目投資概況
12.2.2 項目投資可行性
12.2.3 項目投資金額
12.2.4 項目投資安排
12.2.5 項目投資效益
12.3 智慧一體化平臺研發項目
12.3.1 項目投資背景
12.3.2 項目投資內容
12.3.3 項目投資可行性
12.3.4 項目投資規模
12.3.5 項目進度安排
12.3.6 項目實施地點
12.4 政府數字治理平臺研發項目
12.4.1 項目投資內容
12.4.2 項目投資可行性
12.4.3 項目投資規模
12.4.4 項目進度安排
12.4.5 項目實施地點
12.5 智慧政府大數據管理平臺
12.5.1 項目投資內容
12.5.2 項目投資可行性
12.5.3 項目投資規模
12.5.4 項目進度安排
12.5.5 項目實施地點
12.6 大數據服務平臺升級建設項目
12.6.1 項目投資背景
12.6.2 項目建設內容
12.6.3 項目建設目標
12.6.4 項目投資可行性
12.6.5 項目建設方案
12.6.6 項目投資安排
12.6.7 項目投資效益
第十三章 2023-2027年中國互聯網+政務建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3.1 中國互聯網+政務發展前景分析
13.1.1 互聯網+政務前景展望
13.1.2 互聯網+政務發展趨勢
13.1.3 地方互聯網政務發展趨勢
13.2 中投顧問對2023-2027年中國互聯網+政務行業預測分析
13.2.1 2023-2027年中國互聯網+政務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3.2.2 2023-2027年中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預測
13.2.3 2023-2027年中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預測
附錄
附錄一:《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附錄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
附錄三:《國家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辦法》
圖表1 “互聯網+”政務信息服務與傳統政務信息服務比較
圖表2 2015-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3 2015-2019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圖表4 2020年4季度和全年GDP初步核算數據
圖表5 2015-2020年GDP同比增長速度
圖表6 2015-2020年GDP環比增長速度
圖表7 2020-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季度同比)
圖表8 2015-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
圖表9 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10 2019年主要商品出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11 2019年主要商品進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12 2019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金額、增長速度及其比重
圖表13 2015-2019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14 2019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15 2016-2020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16 2020-2021年國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圖表17 2019-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速
圖表18 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主要數據
圖表19 2020-2021年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累計同比)
圖表20 “十三五”以來中國政務信息化政策匯總
圖表21 2016-2020年普通本?、中等職業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數
圖表22 2018-2021年中國網站數量
圖表23 2018-2021年.CN下網站數量
圖表24 2018-2021年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圖表25 2018-2021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及其占網民比例
圖表26 量子科技浪潮與信息技術發展演進
圖表27 管理型政府與服務型政府的區別
圖表28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2018年)
圖表29 “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
圖表30 2017-2020年政府網站數量
圖表31 2019-2020年分省政府網站數量
圖表32 2019-2020年分省政府網站數量(續)
圖表33 2019-2020年各行政級別政府網站數量
圖表34 2020年各行政級別政府網站欄目數量
圖表35 2019-2020年各行政級別政府網站首頁文章更新量
圖表36 抽查評分較高的政府門戶網站名單
圖表37 1個工作日內在線答復留言的政府門戶網站名單
圖表38 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情況
圖表39 政務新媒體抽查合格率達100%的地方和部門名單
圖表40 公安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服務架構示意圖
圖表41 電子政務的內涵
圖表42 中國電子政務產業鏈
圖表43 中國電子政務產業圖譜
圖表44 全球城市電子政務門戶網站LOSI指標實施情況
圖表45 2003-2020年中國電子參與排名及電子參與指數
圖表46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歷程
圖表47 2020年電子政務支撐行政效能情況
圖表48 2020年我國電子政務政策舉措建設情況
圖表49 2020年我國政務數據共享建設情況
圖表50 2016-2020年應用新興技術的電子政務建設案例
圖表51 2016-2020年應用新興技術的電子政務建設案例(續)
圖表52 2008-2020年全球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得分及排名情況
圖表53 2003-2020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相關指數
圖表54 2014-2020年中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及增速
圖表55 中國電子政務行業的競爭梯隊
圖表56 2020年中國電子政務行業市場份額
圖表57 政務系統“五年”規劃發展變化
圖表58 移動政務的特點和優勢
圖表59 移動政務建設不同階段對比
圖表60 各省移動政務服務渠道名單
圖表61 各省移動政務服務渠道名單(續)
圖表62 省級移動政務服務能力綜合評估結果
圖表63 省級移動政務服務能力App(ios)評估結果
圖表64 省級移動政務服務能力App(安卓)評估結果
圖表65 省級移動政務服務能力微信小程序評估結果
圖表66 省級移動政務服務能力支付寶小程序評估結果
圖表67 2018-2020年政務機構微博數量
圖表68 2020年部分省份政務機構微博數量
圖表69 2020年部分省份政務抖音號數量
圖表70 2017-2020年政務頭條號數量
圖表71 2020年部分省份政務頭條號數量
圖表72 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支撐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技術路徑
圖表73 2020政務大數據創新排行榜
圖表74 2012-2020年我國地方政府開放數據平臺數量增長情況
圖表75 2017-2020年各地政府開放的有效數據集總量
圖表76 現行的與政務大數據安全相關的部分標準
圖表77 政務大數據安全標準體系框架
圖表78 目前正在研發的政務數據安全相關的部分標準
圖表79 大數據平臺功能框架
圖表80 智慧政務基本架構
圖表81 智慧政務生態系統模型
圖表82 2020年度中國數字政府創新型政務平臺
圖表83 2020年度中國政務網站領先獎
圖表84 2020年度中國政務網站優秀獎
圖表85 2020年北京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招標采購供應商100強(一)
圖表86 2020年北京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招標采購供應商100強(二)
圖表87 2020年北京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招標采購供應商100強(三)
圖表88 2020年北京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招標采購供應商100強(四)
圖表89 2020年浙江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一)
圖表90 2020年浙江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二)
圖表91 2020年浙江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三)
圖表92 2020年浙江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四)
圖表93 2020年江蘇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一)
圖表94 2020年江蘇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二)
圖表95 2020年江蘇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三)
圖表96 2020年江蘇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四)
圖表97 新一代政務云平臺架構圖
圖表98 安全子系統架構圖
圖表99 2020年四川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一)
圖表100 2020年四川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二)
圖表101 2020年四川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三)
圖表102 2020年四川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供應商100強(四)
圖表103 2019-2022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及凈資產規模
圖表104 2019-2022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及增速
圖表105 2019-2022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及增速
圖表106 2020-2021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分行業、產品、地區
圖表107 2021-2022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分行業、產品、地區
圖表108 2019-2022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營業利潤及營業利潤率
圖表109 2019-2022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凈資產收益率
圖表110 2019-2022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圖表111 2019-2022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負債率水平
圖表112 2019-2022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運營能力指標
圖表113 2019-2022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及凈資產規模
圖表114 2019-2022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及增速
圖表115 2019-2022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及增速
圖表116 2021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分行業、產品、地區
圖表117 2020-2021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情況
圖表118 2019-2022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營業利潤及營業利潤率
圖表119 2019-2022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凈資產收益率
圖表120 2019-2022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圖表121 2019-2022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負債率水平
圖表122 2019-2022年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運營能力指標
圖表123 辰安科技公司公共安全與應急軟件產品
圖表124 辰安科技公司城市生命線、城市安全大腦示意圖
圖表125 辰安科技公司消防安全系統示意圖
圖表126 2019-2022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及凈資產規模
圖表127 2019-2022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及增速
圖表128 2019-2022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及增速
圖表129 2020-2021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分行業、產品、地區
圖表130 2022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分產品或服務
圖表131 2019-2022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利潤及營業利潤率
圖表132 2019-2022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凈資產收益率
圖表133 2019-2022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圖表134 2019-2022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負債率水平
圖表135 2019-2022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能力指標
圖表136 2019-2022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及凈資產規模
圖表137 2019-2022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及增速
圖表138 2019-2022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凈利潤及增速
圖表139 2021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分行業、產品、地區
圖表140 2020-2021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情況
圖表141 2019-2022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營業利潤及營業利潤率
圖表142 2019-2022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凈資產收益率
圖表143 2019-2022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圖表144 2019-2022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負債率水平
圖表145 2019-2022年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運營能力指標
圖表146 2019-2020年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綜合收益表
圖表147 2020-2021年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綜合收益表
圖表148 2021-2022年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綜合收益表
圖表149 天億馬信息公司募投項目
圖表150 天億馬信息公司項目投資總額
圖表151 天億馬信息公司項目實施進度
圖表152 深桑達公司現代數字城市技術研發項目建設目標
圖表153 深桑達公司現代數字城市技術研發項目建設目標(續)
圖表154 深桑達公司現代數字城市技術研發項目投資金額
圖表155 I城市大腦方向投資進度
圖表156 II城市數字中臺方向投資進度
圖表157 III信創新型基礎設施方向
圖表158 國泰新點軟件公司募投項目
圖表159 “放管服”智慧一體化平臺研發項目投資估算
圖表160 跨區域、跨部門政府數字治理大平臺研發項目投資估算
圖表161 “聚通用”智慧政府大數據管理平臺項目投資估算
圖表162 開普云公司相關募投項目
圖表163 開普云政務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投資金額
圖表164 開普云政務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投資進度安排
圖表165 開普云政務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投資效益預計
圖表166 中投顧問對2023-2027年中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預測
圖表167 中投顧問對2023-2027年中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預測
“互聯網+政務”是指,政府面對“互聯網+”時代經濟社會基本狀況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在管理、服務和基本秩序管控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作出相應調整、形成相應的制度機制和組織體系。在“互聯網+”時代,政府在線服務能力已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指標,更是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高,“互聯網+政務”作為一種新型治理方式在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挖掘二者之間的互構邏輯,闡明“互聯網+政務”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的作用機制,對于優化政府治理,助力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8.43億,較2020年3月增長1.50億,占網民整體的85.3%。數據顯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為0.7948,排名從2018年的第65位提升至第45位,取得歷史新高,達到全球電子政務發展“非常高”的水平,其中在線服務指數由全球第34位躍升至第9位,邁入全球領先行列。在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名用戶總量達8.09億,其中國家平臺注冊的個人用戶達1.88億。另一方面,平臺快速響應能力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等政策文件,為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指明了方向。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營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大力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推進跨省通辦,釋放發展潛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響應多變的業務需求,解決辦事人空間與時間難題,將是未來政務服務改革的主要方向。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建設指南》(以下簡稱《建設指南》),文件的出臺,標志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全國一體化平臺)移動端建設進入統籌化、標準化、規范化時代,對全面提升移動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兑巹潯诽岢隽巳笕蝿11項具體工程,到2025年,推進政務信息化工作邁入以數據賦能、協同治理、智慧決策、優質服務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階段。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互聯網+政務建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紹了互聯網+政務的概念、特征及中國互聯網+政務的發展環境,然后對中國互聯網+政務的發展現狀以及電子政務、移動政務市場的發展做了深度分析,隨后報告具體分析了政務大數據建設狀況、智慧政務及互聯網+政務的典型案例,并對區域建設情況及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做了詳細解析,最后,報告對互聯網+政務的投資狀況及典型投資項目做了詳細分析,并對其發展前景做了科學的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國務院、商務部、財政部、中投產業研究院、中投產業研究院市場調查中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互聯網+政務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互聯網+政務相關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